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 行业新闻

606537.jpg

    一家著名杂志社的内容负责人,上周约了几个朋友吃饭,“问计”如何向互联网转型。她希望的转型,首先是要符合杂志既往的定位,内容的大方向不能变;其次是目前杂志编辑部和网站是两个部门,讨论“转型”也只能是讨论编辑部如何转型。在这些前提下,杂志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收入?

    听了她的这些介绍,我基本上不知道如何回答。因为我觉得,所谓“转型”,首先应该是一种战略考量,如果如她这种“凑热闹”式的转型,预定很多假定前提,这不能动,那不能改,在生死搏斗的竞争浪潮中,伸伸手比划一下,除了劳累筋骨,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结果。

    也能理解她的这种选择:虽然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,但杂志品牌和影响力还在,增长是困难了,但日子还能过得去。与其拼了血本投向一个未知领域,不如保住“现在”,毕竟还不到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时候。我相信,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人,都是这么想的。

    相比报纸而言,杂志可能是受互联网冲击较小的业态。杂志媒体如果沉湎和满足于“小而美”的用户群体和自身发展状态,短期应该不会有大问题,毕竟从阅读体验上,杂志的深度阅读与互联网的快餐式阅读感觉不同。但如果想开疆扩土,难度则极大,这年头,能保住过往业绩就算不错了。

    之所以说短期,是因为过往的桌面互联网时代,互联网并没能让杂志“走投无路”。但是,移动互联网时代,新媒体对杂志的“冲击”似乎还看不出结果,毕竟移动阅读的习惯,才刚刚开始,广告主在移动端的市场投放规模相对较小,因为媒体投放惯性,还没有规模化的转移到移动端。

    一起交流的,还有位证券公司负责信息化的朋友,他戏称自己也是“转型人”。他苦恼的是对公司转型互联网的建议,虽然一年前就已提出,但是公司真正下决心推进,则是缘于不久前看到同行在这方面大踏步前进对自己带来的触动,一年的搁置,差不多转型的最佳时机丢掉了。“起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,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。

    “转型”意味着企业是在应对变革。在互联网不断跨界引发行业变革的时候,转型可能要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项,当然,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,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“烦恼”。有的受制于体制;有的受制于领导人思维;有的受制于既有利益格局,“左手打右手”;有的受制于人才和文化。当然,“变革转型”也有千姿百态,有的是主动求变,壮士断腕;有的是随大流,摸石头过河;有的是炒概念,喊口号。

    范氏途说乱曰:成功永远都只属于少数人,变革的浪潮,往往也只是从一朵朵浪花开始。在这个过程中,其实很难说对或错,成败也许都只能归为宿命。不过,我观察多年的体会是,如果真心求变,就不要预设很多假定前提,那样只会是自缚手脚。


    来源:http://fanfeng.baijia.baidu.com/article/7663